贷款炒股违法吗 “厉害之人,必有迹象”,真正厉害的人,身上都有这三个特征,很准
贷款炒股违法吗
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曾说:
“有时候我们活得不快乐,并非生活过于刻薄,而是我们太容易被外界的氛围所感染。”
一个人过得不开心,很多时候是被外界的多重因素所影响。
我们活着就是为了找寻属于自己的感受,而不是活在他人的限制里。
若不能躲开外界的影响,必会活得不够自在。
懂得悦己的人,早已把生活调成“屏蔽模式”,这才是真聪明,很厉害。
物理屏蔽
远离他人对自己心情的破坏
我们的心情能量场是受外界影响的。
当外界是消极向下的能量场时,辐射给我们的就是向下拖拽的能量,反之亦然。
这种现象被称为“感染情绪。”
面对情绪感染最好的方法是切断“感染源”,学会离开他人的负能量场,直接物理屏蔽掉情绪攻击,保证自我能量的充足和快乐源泉不被污染。
博主@乔小茶偶然在一次聚会上加到初中同学的微信。
打那时起,同学几乎每天都要找她抱怨工作上的各种不顺。
一开始只是简单的文字抱怨,后来大半夜直接打语音电话跟博主吐槽。
她渐渐地发现朋友无止境地对自己散播负能量,把自己的好情绪撵得一干二净,整个人变得又丧又累。
意识到事情严重性的博主选择手动屏蔽好友。
屏蔽的瞬间,网友感觉自己的心情好极了,毕竟不是人人都有那么多的正能量去传递给别人。
我们身边总有那么一些人事物会让我们感到非常的困扰。
大诗人苏轼早就教会了我们如何去做:
耳懒做自己,嘴懒远是非,心懒少烦恼。
所谓懒,就是不主动承担他人的“消极课题”,是非烦恼能屏蔽就屏蔽。
保证好我们自身能量,才能更好关注我们自身成长与内心的快乐。
陶勇医生也在《目光》一书中说到一个情绪干扰的故事。
他刚出来工作时非常容易受到别人情绪的干扰。
护士长对家里的吐槽,实习生对父母的抱怨,科室主任对未来的担忧……这些他都听在耳里,焦虑在心里,甚至变得无心工作。
但是每当自己离开那种环境后,又会恢复到以前状态。
当他找到症结所在之后,每当身边有干扰自己心绪的情况发生时,他就第一时间离开那个场所,避免让自己掉入别人的情绪黑洞里。
这招物理屏蔽方法直观地保卫了他的能量场,保证了他可以安心地工作。
罗翔老师曾说:
“只要不关注任何人的动态,你会发现生活更自在。”
眼不见耳不听心不烦。
不去听不去看,主动避开关注,切断与情绪联系,不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不值得的人和事上,成长就会特别的快速,生活也会过得特别的自在。
心灵屏蔽
摒弃内耗拒绝从内溃败自我
心理学家于德吉曾经指出:
“日常生活中总是伴随着各种挑战,挑战本身并不直接导致痛苦,实际上,是我们内心的自我斗争和消耗,才是造成痛苦的根本原因。”
自我斗争引发的内耗往往耗神且费力,是一个人不快乐的根源。
作家冷静的朋友阿沁是个心灵非常敏感的人。
在一次分享会上,阿沁作为主讲人,在讲解时神采奕奕,结束后眼眶却充满着红血丝。
一问才知道,原来是她在做分享时看到净静和他人在说笑,时不时还瞥自己一眼,认为是在笑话自己。
净静听到这话之后哭笑不得,急忙解释清楚,自己在和周围的人夸赞她思路清晰。
朋友依旧无法释怀,直到周围的同事纷纷出来为她做证,才让阿沁的心情慢慢恢复。
不能做到停止自我内耗的人,恐怕不仅自己会活得焦虑不堪,周围的人也容易感到压力巨大。
每一个不懂得屏蔽自我内心的人,仿佛别人的每一句话都会有弦外之音,每个动作都要深加工进行多番的猜测。
事实上,无论外界的评价如何,我们最终还是以我们自己的心态去对待这件事情。
博主@璐璐是一名女程序员,熬夜写代码是家常便饭的事情。
初次见面的人不理解为什么一个女生会喜欢敲代码。
别说陌生人了,就算是她的家人也会动不动劝她:
作为一个女孩子,找个轻松的文职工作不比干这类枯燥烧脑易脱发的工作好吗?
面对如潮水般扑面而来的疑问,璐璐也曾有过动摇的时候。
但每当她与团队设计出一个创意APP时,通过分析跟踪源代码找出优化方案时,
发现自己的成就感确实源于代码,为什么自己要听别人的声音而不让自己快乐呢?
渐渐地她不再觉得拧巴与困惑,从心底里屏蔽他人的声音,坦然接受自己喜爱的工作。
积累足够经验后就出来创业了,现在的她带着团队在一线城市稳住了脚跟。
对此,她父母也不再有怨言,而是明白了每个人有自己的路要走。
高尔基曾说:
“不用管别人怎么评价议论,谁都是自己过自己的日子。”
不听从他人的声音,不让别人干扰自己,直接从自己的内心屏蔽他人攻击的声音,必能形成无懈可击的护城河。
当我们不需要外界的眼光来肯定自己,不再为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而担忧时,人生就会随之舒展而明媚。
数字屏蔽
克制低级趣味获取真实快乐
很多人以为躲过前面两类情况可以获得更充足的快乐,但现实中往往还有这种隐形攻击:
数字上瘾。
在纪录片《监视资本主义:智能陷阱》中,讲述了算法是如何利用低级快乐来操纵用户的。
首先,人工智能会分析我们的喜好,再把最感兴趣的内容投喂给我们,以兴趣为爽点,接二连三刺激我们的大脑产生多巴胺,
当我们拿着电子产品感到很快乐时,就是数字上瘾的开始。
但是这种快乐是短暂的,一旦停止供给,人只会感到无限的落寞与空虚。
电子数字带给我们的快乐区别于真实的快乐。
前联想集团总裁梁宁曾表示:
上帝会给每个人一种爱好,一种真实的喜欢,一种叫“瘾”的东西,这就是一个人的真实快乐。
前者是因外界刺激而产生的一种依赖性上瘾;
后者则是从内心迸发,愿意不厌其烦做下去的真实快乐。
只有学会数字屏蔽,控制屏幕摄入,做电子产品的主人,才能让我们获得更加充实且高级的快乐。
知名自媒体人陈立飞拥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他坚持数字屏蔽。
陈立飞刚开创公众号进行写作时,由于生活里琐事太多,在写作时总是不停地有电话干扰他。
一旦拿起手机,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要多看两眼手机里面的信息,而时间也在畅游APP中消逝。
后来,每次写作前他都会强迫自己把手机设定为“飞行模式”,直接屏蔽数字信息的干扰。
同时他会告诉家人朋友,在接下来几小时内,如果没有特别重要的事一律不要去打扰他,确保的专注力能够全然爆发。
正是因为这种对电子的屏蔽自律,才保证了他可以高效且快速地完成一篇高质量的文章。
完成文章带来的成就感又反向促进他坚持写作,形成正向循环。
只有真实的快乐,才能支持我们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地去做一件事。
在《罗翔说刑法》里罗老师说:
“低级的快乐来自放纵,高级的快乐来自克制。”
真正地取悦自己,需要长期且主动地屏蔽数字信息带给我们的低级快乐。
克制自我去接触低级快乐的行为,也是一种自我成就的体现。
把手机调成屏蔽模式,静下心来沉淀自己,提升我们的专注力,才能成为悦己的真正武器。
▼
作家贾平凹说:
取悦自己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。
人生不如意的事情,十件里面就有八件九件,如果还让外界左右我们,剩下的一二件如意之事也会变味。
学会物理屏蔽,躲开世俗困扰,清静思绪,方得自在;
学会心灵屏蔽,摒弃他人评价,坚定自我,方得舒适;
学会数字屏蔽,克制低级趣味,寻找真实,方得愉悦。
学会把生活调成屏蔽模式,在自我的声音里不乱方寸不乱阵脚,修炼出一个更强大的自我,便是取悦自己最好的方式。
作者 | 紫翘·疏疏篱落
图片 | 公众号·公共图片库
主编 | 诗雨
编辑 | 李江澜 林滔贷款炒股违法吗